近日,好消息傳來!
改革熱度指數和城市信用指數綜合排名
兩項全國性榜單出爐
廈門雙雙榮登全國第一!
榜單是如何評定的?
廈門獲得第一的秘訣是什么?
我們速來了解下
改革熱度全國第一
下好改革關鍵棋發展動能足
日前
全國2022年第四季度
改革熱度評估報告發布
廈門改革熱度指數
以82.01位居全國第一
報告指出:“廈門改革熱度指數不僅位列19個副省級及以上城市首位,而且在337個地級及以上城市中也位居第一,展現出特區新的改革活力。”
本報記者 黃嶸 攝
實現改革與發展
深度融合高效聯動
中國改革熱度指數是由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聯合有關改革專家、大數據專家,基于多年的行業研究和實踐經驗積累,利用網絡大數據技術對改革進度和效果進行量化的第三方評估,是對改革狀態的描述。
中國改革熱度指數用于評測全國、地區、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各地級市的改革輿論活躍程度和公眾對改革的態度反應。改革熱度指數越高,說明一個地方或者某個領域的改革氛圍越好。
去年以來,全市上下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尤其是致廈門經濟特區建設40周年賀信重要精神,各級各部門緊緊圍繞“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推動高質量發展、促進兩岸融合發展”三項重點任務,堅持以改革的思維、改革的意識和改革的辦法,從體制機制上破解難題、轉換動力、創造機遇、打開局面,實現了改革與發展的深度融合、高效聯動。
本報記者 許秋珩 攝
以人民為中心
圍繞群眾“急難愁盼”深化改革
廈門市委市政府系統部署了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深化城市建設投融資體制改革、加快城市大腦建設促進政府數字化改革、加快建設海絲中央法務區、數字化營商環境提升行動等任務,去年50項年度重點改革任務和56項重點突破事項扎實推進,一批改革經驗在全國全省復制推廣。
比如,廈門創新鼓浪嶼保護傳承模式讓文化遺產活起來、創新機制實施年輕干部成長工程等經驗得到中央部門肯定,創新“財政+金融”理念大力助企紓困、創新打造生物醫藥戰略性新興產業高地等6個案例獲國務院發文予以督查激勵。
本報記者 王火炎 攝
全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圍繞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
深化改革
去年廈門醫保支付DIP改革居全國試點城市評估第一,“近鄰社區”促進社區共建共治共享案例獲評全國基層治理創新典型,廈門臨夏東西部協作獲評全球減貧案例,率先全國設立海洋碳匯和農業碳匯交易平臺,全域獲評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獲評全國居家和社區基本養老服務提升行動試點地區,讓居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本報記者 王火炎 攝
市委改革辦負責人表示
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為我國推進新一輪改革開放和高質量發展
明確了目標、指明了方向
“我們將大力弘揚特區精神,扎實推動《廈門“一二三”戰略規劃》實施,在要素市場化配置、創新驅動和產業發展、一流營商環境營造、高水平對外開放、公共服務擴容提質、促進共同富裕等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攻堅突破,爭取更多全局性、全域性重大改革突破,加快構筑以制度創新為核心的特區發展新優勢,勇立潮頭、勇毅前行,更好地為中國式現代化探索試驗、探路先行。”
本報記者 黃嶸 攝
改革亮點
●廈門創新鼓浪嶼保護傳承模式讓文化遺產活起來、創新機制實施年輕干部成長工程等經驗得到中央部門肯定
●廈門創新“財政+金融”理念大力助企紓困、創新打造生物醫藥戰略性新興產業高地等6個案例獲國務院發文予以督查激勵
城市信用全國第一
廈門信用創新舉措全國推廣
城市信用指數
2022年度綜合排名出爐
廈門奪冠!
根據國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發布的城市信用監測最新報告,在全國36個省會及副省級以上城市信用指數2022年度綜合排名中,廈門位居第一。
本報記者 黃嶸 攝
城市信用指數綜合排名如何評定?
廈門獲得“第一”的背后
有哪些優勢?
昨日,本報記者就此采訪了市發改委
運用大數據
對36個城市動態監測
城市信用狀況監測內容主要包括信用政策制度貫徹落實、信用信息基礎設施建設、事前事中事后信用監管、信用服務實體經濟、信用主體守信與失信情況、誠信宣傳與社會輿情、政務誠信建設等七方面,全方位反映城市綜合信用水平。
國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運用大數據監測技術對全國36個省會及副省級以上城市信用狀況開展動態監測分析,監測分析數據來源包括政府網站、信用網站、重點媒體等10000多個互聯網網站的公開信息,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歸集共享的信用相關數據,以及各城市信用建設牽頭部門按指標要求歸集共享的城市信用數據等。
對標國際規則
取得典型經驗
探索試驗、探路先行
近年來,廈門對標國際規則
突出一流營商環境建設
突出信用廈門建設
形成了獨具廈門特色的優勢
據介紹,廈門作為全國首批信用示范城市,在全國最早出臺城市社會信用條例,相關政策法規制度較為健全;最早開展“信易貸”工作,信用在賦能深化改革、服務實體經濟和提升社會治理水平等方面有豐富的創新應用場景;廈門有較好的數字化基礎,較早構建了全市統一的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廈門有深厚的誠信文化底蘊,政府率先守信,市場主體守信意識強,形成了全社會守信氛圍與營商環境優化、經濟發展相互促進的良好格局。其中,廈門在創新信用服務中小微企業融資、“信用就醫”等惠企便民舉措以及在構建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制度方面取得典型經驗,在全國復制推廣。
本報記者 王火炎 攝
讓市民和企業
擁有更多獲得感
廈門信用指數全國第一,這是全市營商環境持續優化并加速轉化為發展成果的顯現。優秀成績的背后,彰顯的是市委市政府全力優化營商環境的決心和信心,以及市發改委牽頭、會同各區各部門加快建設社會信用體系的行動自覺和創新敢為。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完善產權保護、市場準入、公平競爭、社會信用等市場經濟基礎制度,優化營商環境。市發改委表示,下一步,將認真學習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進一步健全信用制度,推動信用更好保障供需有效銜接、提升資源配置效率和有效防范風險,將信用數據這一“未來石油”的價值充分挖掘出來,創新更多的信用應用場景,讓市民和企業有更多的獲得感,助力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促進廈門高質量發展。
亮彩數據
我市在創新信用服務中小微企業融資、“信用就醫”便民舉措等方面取得典型經驗。2022年以來,廈門“信易貸”平臺為近2萬家中小企業獲得信用貸款達130億元;“信用就醫”注冊市民已突破8萬人,累計專門為市民就醫提供42天免息授信近2億元,節約市民就醫時間近100萬分鐘。
榜單發布后
多位專家學者和企業代表
接受本報記者采訪
他們表示:“實至名歸!”
廈門以改革促發展
以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優化營商環境
不斷增強市場主體的獲得感
提升人民群眾的幸福感
走在了全國前列
激發高質量發展內生動力
廈門市發展研究中心高級經濟師姚厚忠:2022年第四季度改革熱度指數,廈門位列全國第一,體現了廈門改革創新水平位居全國前列。改革開放是廈門經濟特區始終不變的“根”和“魂”,廈門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致力為中國式現代化探索試驗、探路先行,堅持改革引領、制度創新,聚焦穩增長、保民生、優環境等重點領域環節,積極探索綜合改革試點,扎實推動一批重大改革舉措落地見效,營商環境不斷優化、企業活力效率持續提升、發展和安全的制度保障更加堅實,有效激發高質量發展的潛力和內生動力,有力提升人民群眾改革獲得感,為努力率先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更高水平建設“兩高兩化”城市不斷注入強大新動能。
全面深化改革 全面擴大開放
廈門市委黨校經濟學教研部副教授李慶利:2022年第四季度廈門改革熱度指數位列全國第一,這一成績一方面體現了廈門廣大干部群眾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致廈門經濟特區建設40周年賀信重要精神,另一方面充分展現了廈門廣大干部群眾對特區精神的堅守。接下來,我們要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以全面深化改革推動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堅持以全面擴大開放做好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戰略支點,堅持以創新引領實現高質量發展,堅持以發揮對臺優勢打造兩岸融合發展示范區,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產業集群優化升級。
以“信用”之力優化營商環境
集美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教授、集美大學營商環境研究中心主任湯韻:城市信用指數2022年度綜合排名廈門位列第一,佐證廈門營商環境不斷優化。信用是構建良好營商環境的重要基石。近年來,廈門大力推進城市信用體系建設,健全信用法律法規和標準體系,深化政務誠信、商務誠信、社會誠信和司法公信建設,并以“信用”之力優化營商環境。廈門深度挖掘信用數據價值,創新信用應用場景,服務實體經濟,提升市場交易與辦事效率,降低制度成本與風險,并形成了一批享譽全國的信用改革創新品牌。“信用”已成為廈門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的重要推動力。
靠前用心服務 助力企業發展
廈門海辰儲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王鵬程:無論是改革熱度還是城市信用,都體現了廈門良好的營商環境。海辰儲能創立之初就鎖定儲能領域,廈門市委市政府對產業前瞻性的認識,讓我們獲得充足的發展空間,金融配套服務也很充分。廈門對企業有著強烈的服務意識,和企業站在一起,靠前服務、用心服務,不僅幫企業解決問題,而且幫企業“搭臺唱戲”,助力企業發展。廈門這種體系化的服務能力是全國的典范。
激發本土企業創新活力
科華數據董事長陳成輝:多年來,廈門持續優化營商環境,不僅吸引優秀頭部企業前來投資,而且積極激發本土企業創新活力,培育出一批“小巨人”企業和冠軍企業,與前來投資的頭部企業在產業鏈上形成互補。得益于廈門營商環境的滋養、政策的引導和支持,科華數據緊抓科技創新,穩健增長,業務遍及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今年年初,公司旗下的科華數能高端裝備創新產業園項目在同翔高新城順利開工,項目從立項到開工一直得到相關部門的高效支持。項目建成后將滿足新能源產品的產能需求,加快公司“雙百億”目標的實現。
廈門辦事效率是全國典范
云知聲東南總部總經理陸陽:作為在廈門的科技企業,我們深刻感受到廈門對改革創新和城市信用建設的高度重視。近年來,廈門積極探索,不斷優化營商環境,通過“放管服”改革,持續提升企業服務效率,讓企業辦事更高效、更便捷。疫情期間,對科技企業的扶持,廈門也給出了很大的誠意,這是大部分在廈科技企業的普遍共識。誠信是企業的經營之本,廈門扎實推進信用體系建設,在各項服務中,一直致力于透明化、數字化、公開化。我認為,在辦事效率、企業與政府溝通的效率等方面,廈門可以作為全國的典范。
堅定在廈發展壯大的信心
廈門五糧盛農產品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阿松:我們公司是專門從事飼料原料業務的小微企業。今年春節前,公司成功通過廈門市“信易貸”平臺獲得300萬元貸款,極大緩解了資金緊張的難題。不同于傳統信貸模式,企業只要在平臺上發布融資需求,就可以找到合適的融資產品,憑借我們企業自身良好的信用獲得授信,全程線上操作,非常便捷高效。后來我還了解到稅務、用水用電等數據都可以轉化為有效的信用信息,廈門市“信易貸”平臺有效幫助中小企業降低了貸款門檻。此次經歷使我對廈門的城市信用建設有了更深刻的感觸,也更加堅定了在廈發展壯大的信心。
廈門日報記者:黃懷 劉艷 林露虹 李曉平 黃琬鈞/整理
上一篇:天生云陽有了萌萌噠吉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