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活動:
關于公開征集福建武平中山河國家濕地公園主題及LOGO的通告
為了更好地突出福建省武平市中山河國家濕地公園的特色,展示武平市林改的新風貌,擴大對外宣傳,提高武平市中山河國家濕地公園的知名度和美譽度,決定公開征集武平市中山河國家濕地公園的主題和LOGO。
一、主辦及承辦
本次征集活動由福建武平中山河國家濕地公園建設指揮部主辦,武平縣中山河國家濕地公園管理處承辦。
二、活動主題
收集福建武平中山河國家濕地公園的主題和標志。
三、活動目的
武平中山河國家濕地公園的建設需要突出自身特色,展現其風采。因此,需要有自己的主題和LOGO,通過LOGO可以更快、更準確地宣傳中山河國家濕地公園的理念,促進濕地保護等相關工作的開展。
四、活動對象
關心、關注和支持武平中山河國家濕地公園的個人和機構可以參加本次公開征集活動。
五、征集時間
征集活動將從現在開始持續到2018年3月1日。那些在截止日期后交付作品的人無論出于什么原因都沒有資格申請。
六、相關要求
依托《福建武平中山河國家濕地公園總體規劃》,充分體現武平中山河國家濕地公園的生態特色和亮點,突出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設計理念。
(一)主題設計
1.主題清晰,構思新穎,符合武平中山河國家濕地公園的建設目標,體現了特色,凸顯了深厚的客家風情。
2.主題設計草案應附有主題的創造性描述,包括設計概念的描述(設計的含義、含義和背景等)。)。
(二)LOGO設計
1.LOGO設計簡單易懂,顏色鮮艷,無雜亂,符合美學要求;適用性強,易于放大和縮小,可用于各種場合和載體,如網站、文件、信頭、宣傳紀念文章、媒體宣傳等。并且易于通過各種技術手段生產和制造。
2.logo設計草案應附有LOGO和字體的創意文字描述,包括設計圖紙和技術文字描述(尺寸、比例、顏色等)。)和設計圖紙的概念描述(含義、含義、背景等。)。
3.在JPG或TIF格式中,作品的圖形電子版本的分辨率不小于300dpi(像素/英寸)。
七、征集辦法
1.電子郵件收集:主題是電子文件格式。doc;LOGO是電子文件格式的形式。jpg,分辨率不小于1024*768。請不要壓縮發送原始文件。手繪作品應拍照或掃描成電子版提交。請使用“作者姓名和工作標題區域的聯系信息”作為設計提交標題的文件名。提交郵件:zshsdgy@163.com,聯系人:徐明,電話:0597-3338276。
2.申請作品一經交付,即視為申請人已完全知曉并接受本征集方案中的所有要求。申請文件不符合本規則要求的,申請人可以在截止時間前補正。
八、作品提交及知識產權
作品必須是原創的,不得提交已獲獎勵或專利的作品,不得侵犯任何知識產權,并符合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的注冊條件;否則,他們將承擔所有法律責任,并賠償組織者因此遭受的損失。所有收集的作品將不會被退回,申請人將保留自己的論文。
九、作品的評選
1.組織者將邀請相關領域的專家來選擇要申請的作品。
2.所有申請作品將由主辦單位嚴格保密,作品的匿名編號將組織評審,評選結果將在相關媒體上公布。
3.組織者最終有權決定武平中山河國家濕地公園的主題和標識。
十、獎勵辦法
武平中山河國家濕地公園主題一等獎一個,獎勵3000元,二等獎兩個,獎勵1000元,三等獎三個,獎勵500元,優秀獎十個,獎勵300元;LOGO一等獎一個獎勵5000元,二等獎兩個,獎勵1000元,三等獎三個,獎勵500元,優秀獎十個,獎勵300元(兩項合計21000元)。
十一、相關聲明
1.申請作品的版權受中國法律保護。所有知識產權(包括但不限于版權,所有鉆機
2.組織者保留對本征集文件包括本方案的最終解釋權。
3.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適用于本次招標。
附件:福建武平中山河國家濕地公園簡介
福建武平中山河國家濕地公園建設指揮部
2018年1月30日
福建武平中山河國家濕地公園簡介
福建省武平中山河國家濕地公園是一個以河流和水庫為主的山地河流濕地公園,兩側有一些生態林。它大體呈Y形,南北長66.4公里。北鄰武平兩野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南接廣東蕉嶺長潭省級自然保護區,生態位置獨特。
上圖:數據地圖@中
中山河濕地公園以“兩河三庫”為主體。兩條河流指中山河及其支流平川河,三座水庫指中山河上的劉冬水庫、瓜坑水庫和下壩水庫,總面積約1529.3公頃,濕地面積707.7公頃,濕地率46.3%。它是目前我省唯一的跨省濕地公園。公園內濕地生態系統以河流和水庫為主,形成穩定的濕地-森林復合生態系統,兩岸典型的地帶性常綠闊葉林和濱水竹林,具有典型的生態特征和自然水生態過程,在我國中亞熱帶山地盆地和山谷中較為典型。
上圖:數據地圖@張乃斌
中山河濕地公園集“林-草-河-庫”于一體,海岸線蜿蜒曲折,濱水區有天然闊葉林和竹林,古樹名木護岸,林水結合完整自然,水質良好,水生植物豐富,生物多樣性豐富。濕地公園共有維管植物823種,隸屬于183科517屬,占福建省維管植物總數的17.2%。有兩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植物,銀杏和紅豆杉。濕地公園內有金毛尋回犬、水蕨、樟樹、楠木、喜樹等9種國家二級重點保護植物,以及以樟樹為主的200多種古樹名木。濕地公園內還有野生脊椎動物32目87科257種,占福建省已知脊椎動物總數的15.5%,是理想的生物棲息地。
上圖:數據地圖@中
中山河濕地公園貫穿“一城一鎮六村”,沿岸客家民俗文化特色鮮明,尤其是著名的國家歷史文化名鎮——中山古鎮、民居土樓、永安古橋、相公塔、太平宮、五龍宮等古樓古橋古剎,在觀賞、文化和科學研究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上圖:數據圖
濕地公園秉承“全面保護、科學恢復、合理利用、可持續發展”的指導思想,分為保護區、恢復重建區、宣傳教育展區、合理利用區和管理服務區五個功能區。通過濕地公園的建設,在充分保護濕地資源和維護生態的基礎上,帶動周邊鄉鎮美麗鄉村的建設,帶動當地旅游業的發展和周邊第三產業的崛起,對促進區域經濟的繁榮,使山區人民脫貧致富具有重要意義,是構建中山河流域“人富與生態美”有機統一的良好途徑。
封面照片:鐘
來源:福建武平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