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五年,寧波如何推動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近日,《寧波市文化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印發,提出建設“一心兩地三區”,即將寧波建設成為全球文化智造中心、全國一流影視產業基地、國家文化出口基地、全國文化與金融合作示范區、全國數字文化產業新興集聚區和長三角文旅融合先行區,打造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先行市相適應的新時代文化產業高地。
發展目標
未來五年文化產業規模持續擴大,形成產業高質量發展新體系,產業年均增速高于全市同期GDP年均增速,到2025年,文化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超過10%,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速達8%,規上文化產業企業營業收入達3500億元。
集群效應明顯增強,形成“一核、兩帶、十區”的文化產業布局。到2025年,省級以上文化產業園區達15家,市級以上文化產業園區達到80家。
企業主體實力躍升,到2025年,全市新培育營業收入超50億元文化企業1家、超30億元文化企業3家、超10億元文化企業15家,新增文化產業上市企業3家以上。
產業創新能力提升,產業創新平臺建設持續推進,大數據、云計算、5G、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在文化產業應用更加深入,到2025年,規上數字文化企業營業收入占規上文化企業營業收入比重達65%左右。
空間布局
對接杭甬“雙城記”、省詩路文化帶和長三角一體化等區域戰略部署,融入寧波前灣新區、甬江科創大走廊、大運河(寧波段)等重大功能區塊布局,規劃形成“一核、兩帶、十區”的文化產業發展格局,引導文化產業特色化、差異化、集群化發展。
1.三江都市文化核
建設以泛三江片核心區為載體的三江都市文化核。
2.運河—絲路文化產業帶
依托大運河(寧波段)沿岸余姚古城、慈城古鎮、寧波老城、鎮海縣城,以及馬渚斗門、丈亭老街、半浦古村等運河城鎮和文化節點,謀劃建設寧波國家大遺址保護利用示范區,打造一批寧波文化遺產重大標識,構建大運河海絲文化主動脈。
推進河姆渡國家遺址公園、井頭山遺址、田螺山遺址、陽明古鎮、天一閣·月湖景區、慶安會館等運河沿線文旅項目建設提升,深化翠屏山生態文化核心片區保護和開發,構建浙東大運河—絲路文化旅游休憩長廊。
3.數字文化產業帶
主動融入寧波甬江科創大走廊的數字大走廊建設步伐,北起鎮海,串聯三江口,南至鄞州南部商務區,輻射延伸至東錢湖區域,涵蓋寧波數字文化科創要素集聚核心平臺,形成高端功能復合集聚、創新要素自由流動、適應新技術新業態新消費發展的數字文化產業帶。
重點功能區
布局十大文化產業發展功能區,成為帶動產業轉型、展示文化活力的文化產業特色集群。這十大功能區分別為:海曙書香文化功能區、江北音樂演藝功能區、鄞州數字文化功能區、鎮海文化科技功能區、北侖影視傳媒功能區、奉化人文旅游功能區、余姚文化智造功能區、慈溪工藝美術功能區、寧海非遺傳承功能區、象山影視休閑功能區。寧波晚報記者 施代偉
上一篇:紅色搖籃 如畫江西
下一篇:重慶首個以愛情文化為主題的休閑公園,適合情侶幽會的地方